|
 |
《森林》一書的作者文達爾.勒貝克是法國人,他的插畫作品散見於紐約客、紐約時報,繪本僅能算是他的多元創作方向之一。雖是如此,在本書裡仍可見到他以流暢的速寫筆法和線條,為森林裡的動物、植物和看不見的清新的空氣,展現極有動態的生命感。像是在高處覓食的松鼠和其腳下的潮溼的青苔、忽然飛起的三隻鴿子、幸運的找到一大片泥沼的野豬和能盡情滾個痛快的泥池、有著尖尖鼻子的獾和昏暗月色的爛泥坑。動物在他的筆下,既有可愛的眼神足以吸引漠視自然的人類,更有真實樣貌的呈現──在森林裡覓食、躲避敵人、移動穿梭的日常生活,這是動物園、海洋公園裡看不到的。 |
 |
以森林為主題的圖書很多,但更讓人著迷的圖畫,則是把自然森林裡的光線和色彩,在光線穿透下的樣貌,展現在紙上,因為這也正是森林之所以迷人之處。因此如何掌握光線的變化,讓森林和動物活躍於紙本上,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達爾.勒貝克在本書中成功地挑起了讀者想要走進森林的感動,讓人也想一探森林裡的生命祕密,尤其是不見山海的城市居民。
此書的文字,若從圖畫裡拆開來單獨閱讀,更是一首描寫自然萬物、森林美好的短詩,我朗聲閱讀,還沒念完,就已經想走進森林了。
|
|
「讓我們耐心的再等待片刻。太陽即將升起,溫柔的喚醒半睡半醒中的森林。」
「瞧,太陽出現了!田鼠把牠溼漉漉的鼻子湊到窸窣作響的樹葉下,每一片葉子都沾滿了夜間的露水。」
「太陽已經落得很低很低了,癩蝦蟆從待了一整天的石頭陰影裡走出來。到了牠們出門散步的時候了。」
我想這一定是文達爾.勒貝克在森林裡有過無數次豐富又美好的體驗,才得以寫下這些文字。尤其是依著日出到日落的時序,寫下不同森林動物的生活模樣,更讓人理解到,森林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所有森林裡的一切都值得認識和尊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