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遊》的故事敘述分為兩線,透過書頁上下分隔同時進行,上半畫的是某個週日,動物成群遊逛台北,下半則是某家人在同一週日打算參觀動物園卻落空的經過;兩線各自獨立,但也互有對應。
創作者頗具巧思與幽默的讓動物走入人類都市叢林、混入人群、人獸難辨;透過此一想像動物與人類平和共存於水泥森林的烏托邦式情境,作者想要激發讀者思考人類與動物的種種關係:
一方面,人類從設立動物園,將各種珍禽異獸捕來關在籠裡以便觀察欣賞、豢養小貓小狗以為寵物、模擬真實動物形象以為商品圖案、穿著類似動物形象的裝束、以動物圖案包裝捷運車廂,乃至具象各種想像動物如石獅等種種表現,既反映人類對於非洲原始叢林的遙遠懷想、對於追求動物所象徵相對於文明意義的渴望,也透露人類壓抑不住潛意識想要回返自然野性的衝動、以及同時又想要馴化或幼化獸性的控制欲望。
但另一方面,人類對於動物也極端恐懼,因此要將動物關在籠裡、趨避山上,與都市叢林盡可能遠遠隔離,而當人們聽到動物逃出園籠,更是恐慌得躲避家中,軍警齊出,如戰爭來臨。
不過大約基於童書考量,因此故事尾聲的跨頁圖中,原本上下分隔的畫面合而為一,人與動物站在同一水平線上,背對讀者一同觀賞淡水河畔的燦爛晚霞。壯麗的夕陽之前,人與動物一律平等;而夕陽的剪影中,孰人孰獸,也不再清晰可辨。此幅圖畫是所有參賽作品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張,因為它不僅喚起觀者的感動,也勾勒出和平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