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相當喜歡的這本書,畢竟「吃」是他目前日常生活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內容中不只有他熟悉的喝奶、吃飯、吃蔬菜、吃水果,還有貓咪、小狗跟小寶寶一起喝奶、吃飯的畫面,這些內容都很貼近他的生活經驗,所以跟喬治共讀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喬治很專注地在讀圖,指認他吃過的食物,重複的一問一答,他也很會很主動地指出他想吃的食物跟水果,真的是一本互動性很高,很適合小寶寶的翻翻書。
-喬治媽(寶貝年齡/1歲4個月)
吃是要事,是樂事,也是日常。寶寶離乳以後,仰賴環境中的食物獲得身體所需的能量,透過牛奶、主食、蔬菜、水果獲得均衡的營養。「小狗喜歡吃飯,寶寶要吃嗎?」「寶寶一口一口吃飯,還想吃什麼呢?」《寶寶喜歡吃》連結孩子的生活經驗,透過一來一往的問答,鼓勵寶寶動手翻一翻,延伸看圖說話、指物命名,擴充孩子的語彙,提供了認同多元食物、自己進食、提昇食慾的可能性。
-陳貞旬(嬰幼兒教育工作者)
在孩子開始建立生活自理能力的年紀,「模仿」是最快速的方式。這本圖畫書就是描繪寶寶用餐的過程,帶領親子一同經歷美好的用餐時光。透過圖畫書中寶寶吃東西的模樣,成人可以在一問一答的引導下,指認用餐的器具、吃的食物以及吃的方式,圖畫以貼近孩子生活的樣貌呈現,每一個寶寶用餐的畫面,都充滿了孩子能自己完成用餐的滿足感!
-涂妙如(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吃」可以是寶寶的心靈饗宴
吃是寶寶的生活小事?還是人生大事?是爸爸媽媽的生活瑣事?還是生命美事?
這本《寶寶喜歡吃》充滿了「好好吃,吃好好」的童趣與喜樂的氣氛!從動物喜歡吃的食物,透過翻翻頁的驚喜效果,轉場到寶寶也有好多好好喝、好好吃的東西。畫面中的寶寶專注看著小動物十分滿足的模樣,對於幼兒應該很有鼓舞的作用。
一是鼓舞幼兒「享受吃」:食物真是好好吃啊!因為動物們吃東西的表情是享受的。二是鼓舞幼兒能「自己吃」:手拿牛奶杯喝得好好的,握著湯匙吃得好好的,小手剝葡萄皮剝得好好的,在餐桌前坐得好好的。
全書中,爸媽並沒有出現在畫面裡,而是以「寶寶要喝嗎?寶寶要吃嗎?還想喝什麼?還想吃什麼?」這些徵詢的口氣,允許幼兒的意願,也用更多眼前可選擇的各式各樣食物,吸引幼兒產生內在有意願的力量,讓吃成為一種邀請,而非規範。
特別一提,書中寶寶們的餐桌,有著柔美色調的餐具、清爽圖案的餐墊與杯墊、配搭協調的桌巾,畫者李瑾倫在其中注入「生活美學」的元素,展現用心。
-張召雅(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兼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