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淑賢國家圖書館館長
《幼幼小書》是父母的好幫手,也是孩子的好玩伴。0歲,抱在懷裡,父母念給孩子聽;1〜3歲, 跟著故事情境做動作。在家放在床邊,親子共讀;或是出門散步、搭車、逛街,非常方便攜帶。
家長也可以依照孩子喜歡的事物及生活節奏,增加題材,無限延伸。左頁的內容是小朋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可愛事物,讓孩子認識小動物、植物、蔬果、車子等;右頁則是小朋友生活作息常有的情境,讓孩子學會吃飯、穿衣、坐馬桶;也會享受坐公車、澆花、玩樂器、騎三輪車、和爸爸玩的樂趣;尤其不會抗拒洗澡、游泳。可愛的圖案充滿童趣、歡樂。生活化題材具趣味性,且簡單文字,很口語化,能引起孩子共鳴,自然而然地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書盒中所附的「寶寶身高尺」,是一份貼心設計,將小書中的角色都印在上面,可貼在牆上,陪著寶寶一起成長。
張鑑如 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
0~3歲是孩子語言發展最為快速、也最為關鍵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從牙牙學語發展到可以用完整的句子與人溝通,以表達自我的需求、情緒和感受等。在孩子語言發展的過程中,很需要家長的支持與陪伴。
《幼幼小書》包含三本小書:「我的一天」、「我喜歡」和「我愛玩」,是一套非常適合家長與0~3歲孩子共讀和互動的童書。這三本小書圖像質樸、富有童趣;文字淺易,貼近生活。家長與孩子共讀時,可念讀書中的語詞和語句給孩子聽,並可變換書中的語詞和語句與孩子提問討論,例如:「我喜歡學小兔子,跳跳跳!」「那你呢?」「你喜歡學小羊嗎?」「小羊怎麼叫?」「咩咩咩!」。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可讓孩子認識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也可讓孩子學習如何使用語言來描述自己的生活以及表達自己的喜好。
文∕呂素美老師
收到這套標明「特別為1-3歲寶寶設計的指物命名書」時,小孫女只有7個月大。
無妨。她仍然喜歡這套書。奶奶我,和小孫女的媽媽,仍然常常為她講這套書,而且每次都得把三本講完,外加留時間讓她把硬書套前後左右把玩完畢,才算完成了這套書的共讀。
當然,「單字替換」的把戲還沒有上場,「指物命名」倒是玩得有「聲」有「色」:花,「粉紅色」的花;蝴蝶,「飛飛飛」;和小鴨鴨一起洗澡,「澎澎澎」;我最愛和爸爸一起玩球了,「踢─」……。還有,讀到小兔子、小熊時,也會把她擁有的絨毛小兔子、小熊拿來擺在她面前,邊說邊指指圖上的小兔子(小熊),再指向絨毛小兔子(小熊);或者讀到蝴蝶時,也讓那隻好餓毛毛蟲變成的蝴蝶拿在她眼前飛飛飛……。
不過,要承認,書內有些內容,比如:澆花器、生日帽、肥皂、蛙鏡、泳帽、游泳圈、鼓,以及溜滑梯、搖搖馬、盪鞦韆等,在共讀時雖不會被跳過,但比較會被輕描淡寫。相信日後孫女一旦有機會接觸這些,再讀這一套書時,仍然會有新鮮事發生。
所以,即使標明是給1-3歲寶寶的書,1歲內寶寶仍可以看得興味盎然,3歲以上的孩子仍可以從中發現樂趣;甚至也能藉著語言及想像力的爆發,因著這套簡單的指物命名、單字替換的童書設計所預留的廣大空間,而導引出五花八門、豐富有趣的故事情節呢。
又是一套讓我讚嘆CP值很高的童書。
唯一尚待我探討的是:小孫女每每共讀到《我的一天》裡那頁「褲子、衛生紙、馬桶─脫掉褲子,我會自己上廁所」的跨頁畫面時,9個多月的她為何總會輕笑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