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陪唸小一的女兒一起讀《你醒了嗎?》,一翻到書名頁就聽見她大叫:「跟倫倫一樣耶!」倫倫是我們家一歲三個月大的弟弟,姊姊知道倫倫清晨或半夜醒來時,不只會像書中的小男孩那樣掰開媽媽的眼皮,他甚至會挖媽媽的鼻孔,最狠的一次是他咬住媽媽的腳拇指,為的就是要喚醒沉睡中的媽媽。這就是幼兒,當他們醒來時,周遭也必須是持續在運轉狀態的,因為,世界是為他們而存在的。
書中的媽媽為了能夠再度入睡,不管孩子問她什麼,她都把事情的邏輯簡化成一句:「因為現在是晚上。」敷衍的結果就引出孩子更多更多的「為什麼?」這本書的趣味也在這沒完沒了、兜來兜去的溫馨對話裡。小男孩從天亮的話題聯想到「什麼東西是黃色的?」當媽媽認真回應這個問題時,也正式走入了「陷阱」裡。把媽媽的腦袋裝滿刺眼的、黃澄澄的意象,讓她真真正正的醒來,然後自己再安安心心的睡去。讀到這裡哪個媽媽不會恨得牙癢癢的呢?
我和女兒一人分飾一角唸完這本圖畫書,在笑聲中她又自己唸過兩遍。她那麼享受著書中你來我往的對話,我猜想著她不只在書中遇見弟弟,也遇見當年像顆太陽般在我枕邊熱情的問個不停的自己了吧。
這是一本令人會心而笑的圖畫書。
失眠是現代人的流行病,大人失眠一點都不好玩,大人睡不著通常是因為白天咖啡因過量或有特別煩心的事,因太開心而睡不著的情況也是有啦,但畢竟機會不多。而小孩活動量大,又沒有天下大事可以煩心,該睡時頂多鬧覺一下下,電耗盡了就會棄械投降,然而,阿弟卻是怎麼也睡不著。睡不著的小孩當然不會起來做家事做到累昏了,再好好睡覺,失眠的阿弟就開始對「枕邊人」──媽媽進行口試!他問了一連串的問題,而媽媽在惺忪中也跟他搭訕著,他們的對話聽起來無厘頭,又好像故事接龍──每一個問題都有答案,而答案本身又變成下一個問題。來去之間充滿趣味,阿弟也越來越high,硬撐到天將亮才入睡,睡醒了很開心,因為又有爸爸可以糾纏了!
或許大人擔心,如果孩子夜夜都如此,父母不是要累垮了嗎?難道不能要求小孩不吵嗎?其實,孩子睡不著不一定是糟糕的事,通常他的生活充滿樂趣,以致於捨不得睡去而錯過精彩的時光,而對著他最愛的人,他珍惜這個獨處的機會,如果他不喜歡媽媽,就算媽媽想找他聊天,他也會裝睡吧?
現實生活裡,睡不著的孩子可能就沒這麼幸運了,大人在非常疲倦的情況下,即使不大發雷霆,也會設法以各種方式來爭取自己的睡覺權,於是威脅、恐嚇、利誘、賄賂,連連出招,總之,套用「行為改變的原則」─正增強、負增強,交替使用,通常都會達到某些效果。
但是,從孩子的角度來看,這麼親密的時刻,因著他的「努力」而產生,擁有親子間的依附關係也是他的需求和權利吧。圖畫線條雖簡單,但是從親子的眼神可以讀到很多的天人交戰,阿弟的眼睛一直都是睜得大大的,媽媽的眼睛則是勉強的半睜半閉。親子共讀時,孩子可以體會其實大人很累很想睡,卻以恆久忍耐的恩慈相待。
沒有責備,但或許可以引發孩子的惻隱之心,當他睡不著而挨罵時,要體諒爸媽的力不從心。
我真的是很喜歡這本書,希望大小讀者在享受共讀時,心情也如扉頁,由昏暗到明亮溫馨。